汽车维修时遭遇乱收费,法院调解退回部分费用
□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陈志群 郑燕
由于消费者对汽修行业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汽修业欺诈、宰客等不诚信问题时常发生。日前,德化县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汽车维修公司存在乱收费情况,经调解,汽车维修公司退回部分费用。
案情回顾
2022年5月,陈某驾车与赖某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造成赖某受伤、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经德化交警认定,陈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赖某不负事故责任。
事故发生后,陈某将赖某的车辆送至甲汽车维修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维修。2022年6月18日,陈某与甲公司对车辆维修费结算时,甲公司向陈某出具一份总金额为2.8万元的维修清单。尽管对该金额有疑异,但因对汽车维修市场不熟悉,陈某仍然向甲公司支付2.8万元的维修费。
2023年2月,赖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赔偿医疗费、替代性交通工具等费用。本就对2.8万元维修费存疑的陈某随即以赖某提供的车辆维修清单项目为据,对车辆的车损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出具了车辆车损为21433元的评估意见。
一台车,两种维修价。陈某坐不住了,要求甲公司退还维修费用,甲公司以2.8万元的维修费是经过双方共同确认为由拒绝退还。协商无果后,陈某便向德化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退还汽修费2.8万元。
法院审理
法庭上,双方对车辆的实际维修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陈某认为,甲公司开具的2.8万元维修费用和评估机构出具的21433元的评估意见存在明显、较大的差距,甲公司存在虚开费用的嫌疑。甲公司则认为,维修完工之日与评估机构评估时,存在半年多的时间差,维修市场和配件市场存在价格波动,且2.8万元的维修费是经过陈某确认的,因此拒绝退还。
案件审理陷入僵局时,承办法官发现甲公司出具的维修清单与车主赖某提供的车辆维修清单的项目存在差距,且甲公司所出具的维修清单的部分赔偿项目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面对法庭的询问,甲公司未能进一步作出合理解释。最终,该案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达成甲公司一次性退还陈某6000元的调解方案。甲公司当场履行完毕。
法官提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修理行业也随之日渐繁荣。因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专业知识欠缺,汽修行业繁荣的背后却也存在欺诈、宰客、过度维修、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现象。为了避免让消费者在维修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有序、健康发展,助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现对广大消费者作出如下提示:
1、提前做好功课,选择正规商铺。在把车辆送去维修之前,消费者应先提前了解维修范围,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避免因不懂车辆维修技术而受损失。其次,要学会辨别商家的资质,在选择承修方时,尽量选择重信誉、讲信用的正规维修店,注意商家的《工商营业执照》《营业许可证》等证件是否齐全,切勿贪小便宜去街边无照维修点。若对商家的服务、质量和价格存在疑问时,多询问多对比,谨慎作出决定。
2、各个环节需留意,发生纠纷有依据。在维修开始前,消费者要与承修方签订维修协议,对存疑部分应明确向承修方提问,如果发现有限制消费者权利、减免承修方责任的条款应当提出修改,在此过程中保留好相关证据。议价时最好事先商定价格,明确具体项目、具体金额,如工时费、检测费、配件单价、质量等级等等。要看清更换的配件外包装上的“厂家、电话、注册商标”等事项,并在修理单上详细注明产品型号、产地、规格。另外,消费者在维修过程中多与维修师傅沟通,可以在旁边监看更换配件。对于维修前、维修后的车辆状态通过拍照或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同时,注意索要留存票据,便于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3、遇到问题不退缩,积极维权索赔偿。一旦发生纠纷,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维权建议“四步走”: 第一步,与承修方协商解决,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省时省钱省力,还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第二步,如果协商不成,可向道路运管机构申请组织技术鉴定和调解;第三步: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第四步:到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一旦证明汽车维修遭遇欺诈,消费者可以“退一赔三”的规定向修理机构索赔,违法者应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