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时段、繁忙区域拥堵成市民“心头之痛”
成都道路“肠梗阻”何日打通?
成都人南立交堵车实况
多年之前,成都有个别称叫“堵城”,闻者落泪,言者伤心……
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达639.5万辆,已正式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一。汽车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尽管近年来随着地铁大规模建成投运,轨道、公交和慢行“三网”融合逐步完善,“堵城”这一个“雅号”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局部区域高峰期严重的拥堵现状仍然是市民们的“心头之痛”。
成都哪些区域最堵?为什么堵?如何有效治堵?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找堵点、查根源、谋良策,以期找准“病根”,打通“肠梗阻”,让超大城市道路交通更有序通畅。
有多堵?
堵点1 二环路人南立交
“这条路好像只有半夜才不堵,上下班高峰期千万别走这儿。”司机余女士对二环高架双桥子立交到人南立交路段如此评价。
7月30日18时50分,记者驱车经过该路段时发现,从人民南路汇入人南立交上二环高架桥往东行驶1千米的路程,地图显示要行驶15分钟,但记者实际行驶了约25分钟。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许多车辆汇聚在人南立交下方强行加塞导入二环高架路。
“二环高架人南立交上下行出口长期拥堵,因汇入汇出口实线过短,大量车辆从直行道斜插至出入口处加塞导入。”司机曹先生说。
堵点2 红星路二段下穿隧道
7月29日17时30分,记者在红星路二段看到,正在等待进入下穿隧道的车辆已经排到了红星路二段和武成大街交界的红绿灯路口。站在路口望去,下方一串汽车的尾灯似乎化成了红色鳞片,紧紧排在一起的车辆就像一条长龙,显得格外壮观。
经记者现场测算,一辆汽车要从红星路二段与岳府街交叉的红绿灯路口通过下穿隧道到红星路四段与锦兴路交叉的红绿灯路口,1.5千米的距离,共需耗时近15分钟。
堵点3 高升桥地铁口
7月29日,周一工作日,记者于下班时间驱车经过高升桥地铁站C口看到,三轮车、电瓶车违法载人情况较多,交通严重拥堵。
“这条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随时都在堵车,能不能改善一下?下雨天,上下班高峰期从地铁出来,地铁口直接被堵死。”司机蒋先生告诉记者,该路段平峰期仍在拥堵。
堵点4 高新西区尚文路附近
7月30日19时,记者在该路段看到,多个小区停车场出口处停满乱停乱放的车辆,导致其他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车辆乱停乱放遮挡视线,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本来有停车场供车辆停车,可一到晚上就开始乱停乱放,停车场出口被挡完。”司机胡女士说。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回应表示,经调查,尚文路、尚华路、尚锦路、尚阳路周边小区众多,其中万景峰小区修建较早,车位配比不足,部分小区居民只能将车辆停放在周边道路上;加之上锦医院停车需求较多,周边停车场不能满足,车辆拥堵状况更严重了。针对此情况,属地公安分局长期安排有警力对上述路段车辆乱停放行为进行整治。
堵点5 永康路进城方向至三环路草金立交入口处
7月28日17时,记者驱车到达武侯区永康路连接三环路的草金立交桥段处时,车流量大,行驶非常缓慢。记者发现,该路段在前端入口车道变窄,且未在前方设立标识牌引导车流,导致车流混乱,在匝道入口左右交叉变道,造成后方拥堵。
“这个路段设计不合理,大量车辆交叉变道,导致长期拥堵。”司机刘先生说。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此回应称,经核实,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草金立交改造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8年8月建成通车。草金立交改造时,因地铁17号线车站及线路的建设方案尚未确定,预留了后期三环路草金立交的接入条件,草金立交入城上桥段暂保持现状双向四车道。现在地铁17号线车站及线路建设方案已稳定,目前正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草金立交城外侧片区交通疏解方案,下一步待方案审定确认后结合片区交通情况适时进行建设。
堵点6 二环高架成温立交段
8月4日18时,记者在现场发现,二环高架成温立交两个方向的进、出口都呈现拥堵,车辆一到该出口前后500米的位置,就开始缓行。在成温高架桥进城方向通往二环路的入口,车辆早早就排起了长队。
“成温高架进城往二环路行驶的路段经常堵车,而且还堵很远,那条实线太长了,早早地就要去排队,不然就会被抓拍。”司机王先生说。
为何堵?
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
截至2023年6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大关后,之后仍在持续增长。
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速较慢,原因是采取了限购政策。北京从2011年开始实施机动车购车摇号,每年只放出10万个名额,大大降低了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而在成都买车不用摇号,当地政府甚至鼓励汽车消费。2023年3月发布的《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成都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西藏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峰时段和繁忙区域,成都的道路容量和停车场数量存在无法有效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从而造成交通拥堵。此外,庞大的机动车数量,特别是私家车、出租车或网约车的急剧增长,让公众出行更加便捷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压力。
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
“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是造成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程刚谈道,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增加,集中出行需求显著上升,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远超道路的承载能力,交通设施的建设无法及时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些典型的交通需求供需不均衡因素成为了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等学者2023年1月发表的论文提出,要“基于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破解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研究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大规模单一功能的城市土地开发,造成了土地使用功能过度纯化,市民工作地和居住地分离严重,产生大规模长距离的“潮汐”通勤交通。加之公共交通分担率不高、末端交通系统不完善,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
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压力
关于网约车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2023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一档节目中分析道,在北京市现有的汽车总数里,就有接近20万辆以上的网约车,这些车每天行驶时间长达15个小时,而私家车每天的行驶时间不到2个小时。因此,1辆网约车等于8辆私家车对道路的占用,网约车的运行成本也相对偏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蒋阳升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构建交通动力学模型,探究了网约车与城市交通拥堵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道路拥堵,网约车每增加1000辆,道路出行延误率全天平均增加1.59%,高峰期平均增加2.04%。这一结论印证了网约车增量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仅靠模型预测交通状况未必完全可信。不同城市的交通状况不同。对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来说,网约车的流行或会加重道路负担,但在道路容量相对比较大的城市,可能就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网约车就一定会加剧交通拥堵。”
2024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在会上介绍:“成都的整个地铁运营里程超过了600公里,在营公交车1.3万辆、出租车1.5万辆,还有8.1万辆的网约车。”
程刚表示,8.1万辆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都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另一方面,网约车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过程中,在接送环节需在道路上减速、停靠,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也有可能诱发局部拥堵。
近年来,网约车数量迅速增长。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国共有30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17.7万本。
2024年4月6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济南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知》,通知提示济南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目前济南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同时,网约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记者搜索后发现,近年来,广东珠海、福建厦门、海南海口等多个城市接续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入行需谨慎”。
咋治堵?
多措并举实现交通效率最大化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余川江表示,如果一个地方无论高峰和平峰期都在拥堵,说明道路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应改善道路规划和拓宽建设;此外,还可以采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采用智能管理交通的方式,来达到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
“要完善重要节点交通组织,对部分有条件的路口可通过压缩车道宽度、改建侧分带等措施增加车道数量,提升通行能力。”程刚补充道,通过设置右转渠化岛、前移停车线等精细渠化措施缩小交叉口面积,提升车流通过效率;结合交通时变特征,实施时空动态优化,均衡路网压力,提升通行能力及运行效率。此外,还要加强重点拥堵区域综合治理。完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非机动化出行网络布局,保障慢行交通顺畅和安全,提升出行品质。通过物理设施、通道专属、渠化交通等措施加强机非隔离、人非隔离,减少机非冲突,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提高通行效率。
程刚表示,破解成都等大城市拥堵需要发展多模式交通网络,整合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便捷、高效的多模式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推广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鼓励绿色出行;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效率。
成都已建成“绿波带”215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路口约有120万个,其中红绿灯路口约40万个。第三方测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可将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30%以上。其中,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可降低30%以上,绿灯空放率可降低85%以上,高峰期拥堵时间和拥堵程度可降低20%至25%。
在成都,近年来,交管部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利用“智慧大脑”来实现交通指挥精准有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5+1”区域已经建设了215条“绿波带”,涉及里程约277公里,“信号绿波带”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
8月4日下午2时,记者驾车来到人民南路,感受“绿波带”示范路段带来的便利。
顺着人民南路,记者恰巧遇到红灯,等待片刻后,车辆开始通行,按照正常行驶速度,接下来的4个红绿灯路口均实现绿灯通行。
据了解,在人民南路,早上6时至7时,在进城方向保持车速50千米/时至60千米/时的速度,早上9时30分到下午4时40分出城方向保持50千米/时至65千米/时的速度,就能够实现在一个路口遇到绿灯,下一个路口仍是绿灯。
在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情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成都中心城区的2000余个交通信号灯一目了然,通过智能化控制信号灯,可以形成匀速驾驶下连续绿灯的“绿波路段”,快速疏解车流。同时,针对极端情况下的大面积交通拥堵,这些“绿波路段”交通信号灯将智能切换成“一键红灯清空路口”“一键绿灯快速出城”功能,快速对城区道路进行控制,便于疏散拥堵车辆,恢复城市交通。
据了解,有了“绿波带”,早平峰进城平均行程时间较以前减少1分20秒,停车次数可从2次减少到0次,运行速度提升4.4%;日间平峰出城平均行程时间较以前减少2分13秒,停车次数可从2次减少到0次,运行速度提升17.36%。除了提升通勤的效率,道路的畅通还会对汽车油耗和环境保护带来帮助。该片区每年也将因“绿波”的实施减少机动车碳排放量约12吨。
为了让“绿波带”效果持续提升,成都交警积极推动信号灯状态信息开放共享,利用高德、百度导航软件,主动向通行车辆推送信号灯状态、倒计时、绿波等实时信息,司机可实时掌握前方路口红绿灯亮灭的精确时间,获得更好的畅行体验。
针对城区激增的交通流量,成都交警在人民路、蜀都大道等20条进出城干道319个信号灯路口设置了出城疏散预案,里程超过170公里,通过启动一键绿波控制,快速疏散出城车辆。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有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推动“人工智能+交通”的应用,将促进交通系统现代化升级。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李欣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