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统筹规划建设的刑释人员安置帮教一体化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安顺夏云工业园区举行,该基地建成后,形成了政府与监狱无缝衔接的安置帮教合力,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探出一条新路。
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充分发挥监狱企业公益属性,以监狱企业出资为主,运用市场机制,首批建设了贵州黔新归正公司为龙头,毕节、凯里、遵义三地为补充的四个缝纫、美容安置帮教一体化实训基地。公司建筑面积达4000㎡,依托监狱企业服装产业高速发展的机会,用好订单、设备和技术资源,开设三条高端自动化服装生产线,预计年产衬衣37.5万件,牛仔裤109万条,可提供就业岗位160人。
据悉,目前该公司内已有20名刑释人员上岗,部分作为生产管理骨干,60余名刑释人员已达成过渡性安置意向,吸纳15名监狱企业待岗工人和80名社会无业人员就业。
安置帮教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刑释人员有岗位、有收入、有人帮,一方面转变监狱传统改造观念,避免刑释“急刹车”“硬着陆”造成的帮教断档,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提供了“缓冲区”。
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道明表示,牢牢把握监狱企业为服刑人员改造服务这一特殊定位,将监狱企业服务职能由狱内延伸至狱外,有效解决了政府或监狱单独一方在安置帮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把刑释人员生活、心理、法治等内容的再社会化帮教与提供就业机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实现“监门”到“厂门”无缝衔接、“罪犯”到“职工”的顺利转变。
与此同时,为推动形成安置帮教的强大合力,促进监地无缝衔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还与安顺市委政法委签署《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再就业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毕节、凯里、遵义等地的合作协议也已经签订,初步建立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乡村留守人员就业合作,管理和帮扶,交流会晤三大机制,共同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现安置帮教一体化。